请选择要咨询问题类型
区域伦理
市场准入
 
 

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(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)(以下简称“院所”)1954年创建于北京,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,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,致力于皮肤病、性病、麻风病的医疗、研究、防控和人才培养,1984年迁南京现址;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、麻风病控制中心,承担国家性病、麻风病防治任务。现有在职职工446人,其中高级职称78人,博士生导师14人,硕士生导师25人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。

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为教育部重点学科,江苏省“135”工程重点学科;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;现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、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。

专科特色显著,拥有国内齐全的皮肤病性病学亚学科。少见深部真菌病、性传播疾病、大疱病、血管炎、皮肤肿瘤诊疗,重症药疹抢救,皮肤血管瘤放射治疗和皮肤病理诊断等技术国内领先,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近百种自主研制的自制制剂疗效显著、价格低廉,广泛应用于临床,深受患者好评。现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;坚持以病人为中心,强化医疗安全意识,优化就诊流程,持续改进医疗质量,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
院所承担国家性病、麻风病防治任务,建立遍布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,参与制定全国性病、麻风病防治规划、措施、标准和实施方案,开展对全国性病、麻风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,为我国性病麻风病预防控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。

院所编辑出版《中华皮肤科杂志》、《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》,是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,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,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点。院所共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项、部省级奖90余项,其中“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、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”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发表论文4000余篇,培养研究生210余名,培训国内外业务骨干逾万名。近年来,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部级基金150余项,每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,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充分发挥性病、麻风病控制中心作为国家卫计委的参谋和助手作用,着力提升全国性病、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;坚持以疾病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学科队伍建设,进一步打造感染性皮肤病、皮肤肿瘤与皮肤病理、免疫炎症性与过敏性皮肤病、光照相关性皮肤病、美容性皮肤病等皮肤亚专业临床研究中心,持续改进医疗服务。

展开
 
 
喜报!我院陆前进教授荣获第二十二届“吴阶平—保罗·杨森医学药学奖”
近日,第二十二届吴阶平—保罗·杨森医学药学奖(简称“吴杨奖”)获奖名单揭晓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获吴杨奖特殊贡献奖。包括我院执行院所长陆前进教授在内的14位医药卫生领域优秀工作者获“吴杨奖”。 吴杨奖于1994年经科技部奖励办批准设立,秘书处设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,旨在表彰、奖励在医药卫生领域努力钻研并作出突出贡献、被社会及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。截至2021年,先后有449位优秀医药卫生工作者荣获该项殊荣。其中共有38名院士。 陆前进教授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,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,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、亚洲皮肤病学会理事,Clinical Immunology及Experimental Dermatology杂志副主编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从事皮肤科临床、教学及科研三十余年。对于红斑狼疮等疑难复杂性皮肤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。在国际上首次命名一种新型红斑狼疮。建立了红斑狼疮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理论,幷基于该理论研发出红斑狼疮诊断新技术,突破现有诊断瓶颈,入选“2017年中国十大医学进展”。牵头制定国际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。主持研发中国首个“皮肤病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系统“,为提高皮肤病诊治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Lancet, JAMA, Blood, J Clin Invest, Nat Commun, J Exp Med等发表SCI论文201篇。H指数53。2014-2020年连续七年入选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用论文学者榜单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省部级一等奖3项,中国、美国发明专利14项,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。主编皮肤病学教材及中英文专著11部。 陆前进教授医德高尚、学风端正。曾先后获国际皮肤科联盟杰出贡献奖、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、 NACDA杰出研究成就奖、第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、第十二届湖南光召科技奖等。